【我酷科技】美国能源结构的剧变正在对全球石油贸易格局产生持续的影响。美国政府预计,中国在2013年就将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。
而根据美国能源信息中心(EIA)的数据,在2013年9月,中国的日均石油进口量(630万桶/天)已经超过了美国(624万桶/天)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评论说,中美石油进口大国地位互换是一个长期趋势。分析其中原因,是由于美国页岩气开采增加,并且国内需求小幅下降,而中国需求不断增加,但供给难以跟上。
上世纪70年代,美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,并一直保持这个头衔。但随着近年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成熟和高速商业化,美国走上了能源独立的道路。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拿到的一份数据,美国今年的油气产出将超过俄罗斯。
与供给增加相反的是,过去五年,美国的石油需求反而下降了4%,今年大约是1870万桶/天,较2005年的峰值2080万桶/天显著下降。这主要是由于燃油效率的提高,和汽车使用的减少。
中国却是另一番情景。上世纪90年代,中国石油供给还主要依靠国内的油田开采,但自那之后,中国国内的石油产能就无法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,一些现有油田的产量也已经或即将开始下降。
美国财经媒体CNBC分析称,这使得中国不得不增加对石油进口的依赖,特别是来自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石油。CNBC认为,这成为中国的战略弱点,因为海湾地区向来不稳定,而伊朗又是一个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国家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调侃道,美国每年在中东地区耗费庞大的军事开支,却让一个被美国视为战略对手的国家坐享其成,似乎很难交代。更让华盛顿无奈的是,这个国家在外交政策上经常不站在美国这边。
一些分析认为,美国在中东地区部署军力的重要原因,是为了保障石油输出的安全,但随着美国能源独立以及美国提出战略再平衡,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支出料将减少。如此一来,中东地区的安全就成为了中美对话中绕不开的话题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,在2012年举办的首届中美中东对话上,美国官员希望中国在叙利亚和伊朗的问题上支持美国,而中国希望美国继续为中东地区的安全提供保障,但最终双方并未达成共识。
为了石油,中国是否可以加强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?《华尔街日报》认为,美国在中东依然有大量利益,尚不好说是否会欢迎中国这么做。另一方面,中国也并没有这种意愿。以伊拉克为例,中国设在巴格达的大使馆仅有10人,而不远处的美国大使馆,仍有成千的工作人员正“致力于让伊拉克赢得稳定”。
对于全球分析人士来说,石油不仅仅是经济话题,它和政治历来密不可分。“第一大石油进口国”的变迁又能带来怎样的变化呢?值得我们深思